今天下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第33次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郑进、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尹欧、市交通委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副局长杨晓曦、队长邢培义介绍了上海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情况。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伟主持新闻发布会。我们来看看文字记录↓
郑进:1、案件情况。 2020年2月25日0时至12时,上海消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13例;治愈出院7例;新增确诊病例1例。确诊病例居住在本市青浦区。 1月20日,他与家人一起前往河南探亲。 2月9日返回上海,2月22日出现发热等症状,2月23日到医疗机构就诊,今日确诊。
截至2月25日12时,上海累计消除疑似病例2231例,发现确诊病例336例。确诊病例中,男性174例,女性162例;最大的88岁,最小的7个月; 144例有湖北居住或旅行史,34例有湖北外居住或旅行史,158例有相关病例接触史;其中外地来沪人员111例,本市常住居民225例。
目前,病情稳定53例,危重9例,重症3例,治愈出院268例,死亡3例。目前尚有60例疑似病例正在调查中。
在这里,我想特别介绍一下:今天出院的患者中,有一位68岁的患者,曾经病情危重。一月下旬入院当天,他出现呼吸衰竭,并伴有感染性休克和其他器官衰竭。被转到市公共卫生中心负压病房后,我们集中全市最好的医疗资源,全力抢救。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于2月8日转为普通患者,目前经专家组评估,已达到出院标准。我们祝贺他康复并出院。
2.医疗情况。继续为全市确诊的COVID-19患者提供好医疗救治,着力优化整个诊疗链条,提高从发现到诊断到治疗的快速识别和快速救治能力。
对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服务开展监督,确保医疗机构落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日常诊疗”的工作方针。
卫生管理部门再次要求各级医疗机构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满足患者医疗需求,采取分类救治、分步实施的方式,逐步恢复日常医疗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机构急救能力;门诊实行“全程预约、实名就诊”,公示各科室开放时间,实行定时预约,错开就诊高峰,减少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
二是严格医院出入口管理,对所有入院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详细询问相关流行病学史。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应在就医前完成相应隔离和健康观察。
进一步加强中西医联动,印发本市新冠肺炎(COVID-19)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我们转发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要求各相关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快促进 COVID-19 患者的康复。
继续尽全力为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员提供关心、鼓励、物资支持等工作,关心和爱护医疗队员家属。
3、防治措施。全市各区、各相关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网格化管理要求,依托现有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发热筛查“零报告”制度控制机制。
市卫生健康委持续推进健康科普和心理咨询,不断增强公民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有序引导社会情绪。印发全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五版)。
我再次强调,疫情防控要继续保持冷静清醒、科学理性、毫不松懈,严防疫情反弹蔓延,持续堵住输入性风险,控制流动性风险,严防疫情反弹蔓延。集聚。风险。
我们要继续戴口罩,不聚餐、不聚会。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不仅是为人民而战,而且要依靠人民来打赢。阻断病毒的传播,需要大家的意识、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我们在一起是坚不可摧的。我们希望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始终得到保障和关爱,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热点问答——
本市各高速公路路口将开辟28条卡车专用绿道
解放日报记者:近期,进入上海的卡车数量有所增加。公安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货运车辆?
邢培毅:疫情防控期间,在通行保障环节,本市公安机关按照交通运输部、国家卫健委相关文件要求,简化物资运输通行证申领。持有《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通行证可网上下载)等货运通行证的车辆,经人员测温、信息登记后放行。
同时,本市各路口持有相关货物交运证件的卡车将按照上述标准进行保护,确保服务城市生活安全的卡车通行不受影响、物资运输畅通无阻。为提高口岸通行率,我们在口岸实施了“客货分开查验”措施。全市各高速路口开辟了28条卡车专用绿色通道(是日常数量的三倍),并在卡车高峰时段使用。必要时,进一步增加绿色通道数量,最大限度提高物资运输效率。
在服务过程中,我们还专门为尚未注册的车辆开通了“上牌”绿色通道,用于运输应急物资。通过集中处理服务,处理特殊情况、紧急事项,确保车辆尽快登记。迅速投入物资运输工作。
目前,本市粮油市场供应总体稳定,货源充足。
东方网:现在,市民更加关心粮油储备。请问上海粮油储备情况如何?能否满足市民的需求?
尹欧: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市政府要求,聚焦市场供应,扩大成品粮油储备规模,并立即启动全市粮油市场监测日报制度。目前,上海粮油市场供应总体稳定,货源充足,价格稳定。
从零售价格来看,上海市场主流消费的米、面、油品零售价格相对稳定。据近期监测,大米、面粉零售价格较上周有所下降,食用油价格较上周小幅上涨,涨跌幅不大。
从成品粮油销量来看,根据对上海5个大型粮油批发市场和11家超市的监测,由于复工、开学较晚,入园人数减少。农民工返沪、餐饮业需求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今年春节以来,本市粮油成品销量同比下降30%左右。去年同期。
目前,上海本地粮油储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原粮储备丰富,成品粮油储备也有一定数量。全市原粮储备可供应全市近6个月,石油储备可供应全市3个月以上。
为更好满足粮油市场供应需求,我们还及时组织各类粮油加工、仓储、物流配送企业复工。目前,全市17家加工能力和供应量较大的重点粮油加工企业中,已有16家已复工。复工率近95%。粮油加工企业反映的劳动力不足、包装材料不足、运输不畅、副产品出口困难等问题,经过多方努力得到缓解。
逐步推广旅客“扫码登记”措施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想问交通委。本周,越来越多的人重返工作岗位。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是否加强了防疫措施?近期轨道交通运营时间有所缩短。这会对市民出行造成一定影响吗?
杨晓曦:从2月10日起,上海交通行业全面实施工作日运行方案。从2月24日(本周一)企业全面复工首日数据来看,上海地铁平日轨道交通客流量显示,客流量反弹至276.7万人次,较上年增加111.8万人次。周一增长67.8%,高峰时段地铁车厢平均乘坐率在50%左右,可以满足市民和乘客的日常出行需求。一旦车厢占用率过高,地铁将在车站采取动态限流措施,严格控制车站内和列车上的人员密度。
周一地面巴士客流量达121万人次,较上周工作日平均客流量增长20%。预计随着更多企业复工,日均客流量将逐步增加。同时,在99个封闭的公交枢纽站、370条线路实施乘客测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全市各区枢纽站公交线路实施测温。目前,全市枢纽站已增至231个,涉及线路871条。
同时,为保障旅客安全健康,我们正联合支付宝、高德地图及交通运营公司,应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手段,逐步推广旅客“扫码登记”措施。 2月21日,本市率先推出巡航出租车乘客登记二维码,受到市民广泛好评。截至2月24日,全市已在18000余辆出租车上张贴二维码,乘客扫码超过24000次。
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在公交车、地铁车厢等公共交通车辆上推出“防疫登记二维码”。乘客可以扫描二维码并登记联系方式。如有疫情防控需要,卫生部门将及时联系相关旅客,更好保障旅客健康安全。
关于部分地铁线路提前结束停运的问题。近期,受疫情影响,公众出行意愿明显减弱,散客出行占比增加,轨道交通客流屡创新低,夜间客流大幅下降。为此,主要针对轨道交通设备安全隐患和病害的整改和维护,利用这个窗口期,以更好的设备条件积极应对客流回升。也恳请广大市民和乘客理解和支持。一旦维护完成,线路将立即恢复,一条一条。
提高全市防疫物资储备和供应保障能力
晨报:疫情期间储备的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现在使用情况如何?
殷欧: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城市,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人口密度高。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按照本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发放口罩等市级储备物资,积极保障市场供应和医护人员应急需求,确保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发挥了积极的物质保障作用。
救灾物资对本次疫情的防控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们积极响应疫情防控需要,联合有关部门启动应急物资储备紧急呼叫机制。按程序、分批组织运输棉衣、移动厕所、应急包、应急灯、帐篷、折叠床等应急物资。基本上,有需要我们就会第一时间响应,为湖北医疗队、各大医院和公安等上海一线人员、上海口岸交通系统入口管制、以及基层社区和重点突发事件提供物资支持加工企业。
按照市政府要求,我们会同市经信委、商务委、市政府,在扩大产能和进口的基础上,与外资防疫物资供应公司签署战略备忘录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并利用地区总部调动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全市防疫物资储备和供应保障能力。同时,参与长三角地区重要防疫物资互助,利用省际资源优势互补,协调本市与江浙三省之间的物资调配、安徽。
驾驶证年检、机动车年检等可推迟至疫情结束后
新华社记者:公安机关出台20条措施支持服务企业正常平稳运营。其中很多都是为了方便老百姓。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邢培毅: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上海公安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一方面坚持疫情联防联控,另一方面服务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重点严厉打击涉疫情企业、物资运输等违法犯罪行为。从安全保障、做好来沪人员管理服务、优化政务服务办理、营造良好生产经营环境等五个方面,助力复工复产复市。其中,在交通管理业务便利、惠民方面,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推行“无面对面”服务。全面推出换领驾驶证、换牌照、换领行驶证、选择机动车号牌、免检标志申领、违法处理、事故处理等网上交通管理服务。市民可在电脑上登录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手机上的“交通管理12123”APP、“上海交警”APP、“随申办公民云”APP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办理创业“足不出户”。疫情防控期间,已有2万余名市民通过互联网平台办理业务,享受安全便捷的“面对面”服务。
二是便利交通事故处理。为减少事故处理过程中人员聚集,公安交管部门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间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措施,包括严格限制事故车辆扣留、指导网上处理、利用微信或微信群、开展网上赔偿调解等方式,严格限制对事故车辆的扣押。除绝对必要外,原则上不扣留车辆,减少对当事人出行的影响。
三是引导和保障群众延期办理业务。受疫情影响,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和“两育”服务暂停。我们已通过公告、电话、短信、APP推送等方式通知考生和司机,待疫情结束后予以处理。 2月7日,该市公安交警推出便民措施,“将有证车辆在本市道路行驶时间延长至2月29日”。目前,随着机动车登记服务站、二手车交易市场等有序恢复营业,本市临时车辆车主已可以办理车辆登记业务。
对疫情防控期间不能按期办理驾驶证核换、机动车检验等业务的,可推迟至疫情结束后办理。在此期间,群众确有驾驶等生产生活需求,或有疫情防控人员、物资运输等应急保障需求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逾期驾驶证不予负责逾期未换证、年检或者机动车未年检的。该部门不会实施处罚。对因逾期换证、逾期体检、逾期检验等可能被吊销驾照、机动车的驾驶人,公安交管部门统一延长吊销期限。
同时,根据规定,市民线下办理交管业务需出示“随申码”并显示绿色后才能进入大厅办理业务。 “随神码”可以在“随神办”、“健康云”等平台获取。同时,我们将严格进行体温检测,要求市民佩戴口罩。
“点对点”跨省包车业务应全面开放
新民晚报记者:请问交通委。针对企业复工复产,交通运输部门前段时间也推出了一些措施,比如组织集体包车接外地员工等。这是如何实施的?
杨晓曦:为满足上海重大工程建设、防疫物资生产等企业复工复产需要,2月20日,我们向全市省际包机公司发出通知,恢复指定包机服务。按照“组织发运、健康监测、保障运输、到达交接、全程可追溯”的原则,允许已完成复工申报手续并有相关需求的企业向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提交相关材料,采取措施。采用省际包车方式组织员工返沪申请,保障运营安全。省际包车采取“点对点”的运输方式。承运人须具备省际客运资质,公司信誉和质量考核达到2A级以上,单程运营距离原则上控制在800公里以下。
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在严格保证企业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的基础上,对符合要求的申请将现场办理。当日提出的申请将在当天处理并在当天发送。 。对于准备充分的企业来说,整个过程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截至今日(2月25日)上午9点,已审核发放包车标牌82个,已运送员工1800余人返回上海,主要涉及江苏、安徽等地区。上海商飞、中建八局重大工程项目段、沪东中华造船厂等大型企业已办结相关手续,正逐步欢迎外地员工返沪。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通报力度,让需要复工的企业得到告知;进一步明确“点对点”跨省包车要求,简化手续流程,着力提高办理效率;督促省际包车运营企业尽快复工复运,全面开通“点对点”的省际包车业务,为需要复工的企业提供充足的运力。此外,还将尽快明确恢复周边省份员工通勤班车的方案,为返沪员工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同时,我们还加强与公安、交警等部门的沟通,及时对接企业包车信息,为省边境公安检查站检查提供便利。对于擅自组织散客包车返沪的,交通部门要会同公安部门及时处理。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出发点到施工现场的单程距离超过800公里,不建议公路运输,建议乘坐火车。铁路部门为此开辟了专线运输。建议各区、工业园区、大型企业联系铁路部门,加大出行力度。
——健康科学——
崔松(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尊敬的市民朋友们,俗话说:铁不成钢,不运动不健康。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抵抗病毒。考虑到COVID-19疫情期间需要减少外出,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室内运动的注意事项。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室内锻炼。全身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适合心跳快、轻微出汗的人。运动时最佳心率的上限和下限可以分别按220减去年龄乘以80%和60%计算。心率过高不建议,心率过低则效果较差。例如,如果您30岁,最佳心率范围是(220-30)×60%到(220-30)×80%,即每分钟114-152次;同样,如果你在60岁的时候,最佳心率范围是每分钟96-128次。运动时应结合自身情况量力而行,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
常见的室内有氧运动有健身操、跑步机、旋转运动等,还可以练习五禽戏、八段锦;室内无氧运动,如平板支撑和俯卧撑。家长可以利用家里的日常用具,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亲子操。工作场所条件有限,可以在工作区域做一些职场练习。请关注健康上海12320并观看详细视频。但千万不要多人一起运动!
同时,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针对室内运动提出以下四点健康提示:
1、牢记“三适宜”:条件适宜、环境适宜、衣着适宜。如果当天感觉不适,不要强迫自己运动;在空气流通良好、温度适宜的空间锻炼,切勿聚集;运动时穿轻便吸汗的衣服和软底鞋。
2、非常时期,运动前后可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对器材及用品进行擦拭消毒;运动时不要触摸眼睛、嘴巴、鼻子;运动后及时洗手。运动时要做的事情有成千上万,安全第一。
3、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拉伸;注意保暖,及时擦汗或更换内衣,运动后穿上外套。请记住在整个锻炼过程中保持水分充足,但不要一次喝大量的水。
4.在家锻炼时,注意不要打扰邻居休息。您还必须健康饮食、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
锻炼是对抗 COVID-19 的有力武器。我再次提醒大家:不要着急去广场跳舞,也不要着急去健身房举铁。暂时解闷一下,疫情不退我们就不约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shk56.com/html/tiyuwenda/9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