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育也是育人
文章| 《人民日报》著名体育评论员王大钊
在我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我有五位体育老师。
1959年,我进入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我一看地图,发现这是一所明代创办的学校。已有648年历史,算得上名校。
北京著名的府学胡同小学。
当我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我的班主任是一位老太太。体育课没有受到重视。学校可能认为学生太小,不值得聘请全职体育老师。班主任亲自来,内容大多是排队、做游戏。三年级时,有一位敬业的体育老师,名叫王守忠,后来被誉为京城的“跳绳大王”。学生们都很怕他,而体育课此时开始考试,项目都是弯腰、劈叉、带球跳绳、爬杆子等等。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喜欢运动的学生,平时也积极参加班级的体育活动。然而,考试对我来说很难拿分。例如,我总是在分裂中失败。跳绳是一项技巧与素质相结合的项目。由于王老师最擅长这一点,所以不仅体育课上需要跳绳,课外活动也常常有跳绳比赛。压轴的往往是王老师的三级跳远和四级跳远。他甚至可以完成它。五抖舞动,学生们目瞪口呆。
府学胡同小学的孩子们正在上体育课。
小学高年级时,体育老师名叫李嘉伟,据说是体操二级运动员,但因伤无法继续进步。李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并不那么紧张,上课时很少怒目而骂。但他的优点并不被学生看好,有些考试项目对人来说很难。从“跳山羊”到在垂直长凳上向前翻滚,胆小的学生都做不到。毕竟他是科班出来的。李老师非常注重教学方法和技巧,动作要领讲解得清清楚楚。
然而,真正帮助喜欢运动的学生的并不是体育老师。每学年开始后,学校乒乓球队都会从四年级学生中招募队员,以保持该项目的传统。负责人李星洲也是一名体育老师。他特别喜欢乒乓球。他的球技一般,但对游戏很沉迷。我和李晓东同学被发现了,从此我们每周一次课后训练两个小时。李老师教授从握拍到正手进攻、反手推球的基本技巧。几个六年级的学生打得并不比老师差,但他们也认真听李老师讲比赛。事实上,他的家庭在农村,他讲解的内容带有自学的成分。有时,他会联系周边学校,晚上带校队学生去看教学片。都是从国际比赛中截取的专门技术分析,相当于今天的视频。
小东全身心投入其中,成为校队的主力。他在北京和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崭露头角。毕业后,他进入北京大学专修科。退役后执教直至成为中国女队主教练,并率队夺得世界冠军。李星洲老师可以算是他的启蒙教练。
中国乒乓球传奇人物李晓东。
还有一个人是我六年级的班主任,名叫赵中国。那时的他二十多岁,年轻气盛,热爱踢足球,并成为班级间足球比赛和校队的组织者。他也是一名教练,单身,住在老师宿舍。我们这些被选中的人很高兴跳过早自习,早上和他一起练习。当时学校正在建设新的教学楼,操场的一角成了工地,但训练还是要坚持。记得我们在区里比赛的时候,他对对手连续几年把同样高大健壮的蹲式学生派到赛场上很不满,但也没有办法。如果我们打得不好,他的脸会让我们不敢看他。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有这样热爱体育的老师,学生们锻炼身体、为集体争光的热情,确实会让他们受益终生。曾在府学胡同小学培养的李晓东、张卫平后来成为国家队乒乓球和篮球教练。
体育迷们熟悉并喜爱的篮球解说员张卫平也来自府学胡同小学。
小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五中。体育教研组组长罗小文老师亲自讲授6个班的体育课。其实他还不到50岁,但头发花白,满脸皱纹,背挺直,声音洪亮。每天课间,他站在讲台上,没有扩音器,他的大嗓门让一千五百名学生忍不住排队,没有人敢开玩笑。有这威严,他从来不会发表评论等无谓的言论,功法的质量也不成问题。
当时五中是男校,顽皮的学生对女老师和年长的老师不太尊重。体育课上,看到这位老先生一脸老气,我总觉得有点“不好”。记得有一次做了前滚翻,这是小学生都会学的动作,他却认真地讲解动作要领,让同学们有些恼火。罗老师亲自示范后,我小声对旁边的同学说:“你看,你翻身后脸都红了。”没想到罗老师听到了,瞪了我一眼。我紧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后悔自己不该这么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shk56.com/html/tiyuwenda/9403.html